冬季越冬期預防水質惡化確保魚種安全越冬方法
預防水質惡化是確保魚種安全越冬的重要措施之一。魚種越冬期,保持水質良好特別重要。那么,冬季越冬期如何預防水質惡化、確保魚種安全越冬呢?一般宜采用以下措施:
一、抓好越冬池底部淤泥的處理
越冬池在使用前,要干塘清淤,把池底過多的淤泥清出池塘,降低底質中有機質的含量,減少腐殖質等的分解耗氧,降低水質惡化的幾率。
在清淤的同時,對殘存的底泥采用底質凈化劑等藥物處理,活化底泥,并消毒殺菌,為魚種安全越冬創造一個優良的底質環境。
二、科學消毒越冬池水體
以往的水體消毒,一般采用生石灰等藥物,但這在越冬池中不適宜,因為這種方法會殺死水生藻類,而藻類一旦殺滅,就會影響水體通過藻類的光合作用而增氧,使水體處于缺氧狀態。
所以,正確的水體消毒方法可采用二氧化氯、富氯等無公害藥物,按說明劑量偏低使用,就能取得滿意的消毒效果。
三、合理施肥培肥水質
保持適當密度的藻類對水體的生物增氧極有好處,因此應保持越冬水體適當的肥度。冬季施肥以尿素等無機肥為佳,切忌施用有機肥。
施肥量、施肥次數應根據水體透明度而定,當透明度大于35公分時,按每畝1千克的用量施用尿素等氮肥。
施肥要選在晴天無風的上午進行,把肥料充分溶解,均勻潑灑,勿使局部水域濃度過高。
四、適當控制魚種放養密度
越冬池內魚種密度的大小直接影響水質狀況。
魚種規格不同,放養量也不一樣,一般規格為10公分左右的魚種,每畝可放4萬尾。規格為13公分左右的魚種,每畝放養2萬尾。規格為16公分左右時,魚種的放養量每畝不超過1萬尾。
五、注重池塘水位的控制
魚種越冬池的水位,一般以2.0米~2.5米為宜,當水位低于1.5米時,就要注意加注新水了。加水時應在白天的上午,水源為曝氣的井水或新鮮富氧的湖泊水、水庫水等。
池塘結冰時,不要把水直接加注于冰面,而要加到冰下水體中,避免上層結二茬冰。
每次加水不宜過多,不要超過原水體的1/4,需水過多時,可分次加入,保持冰下不低于1.5米的水位。
六、越冬期間加強增氧機的使用
使用增氧機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是持續不斷地為越冬池水增加溶氧。二是預防越冬池完全被冰封。
冬季增氧每天開機半個小時左右即可,寒冷時不要過于頻繁開機,以免池水降溫過快或增氧機受損。增氧機宜設在距岸不遠的位置,以便于管理。
七、越冬池冰封期的管理
在越冬池冰封期間要保持環境的安靜,不宜滑冰或行走于冰面。池面均勻打冰眼,利于水體的通氣換氣和觀察。
在下雪時及時掃除冰面積雪,保持冰面透明,增強冰下藻類的光合作用。
八、堅持勤觀察巡池
一是注意池塘的結冰情況,二是預防冰眼被冰封,三是觀察冰眼處水體生物活動情況,若發現冰眼附近有大量水蚤集聚,說明冰下缺氧,需及時增氧。
還要根據水質狀況確定下步的管理措施,堅持記錄好管理日志,積累管理經驗。
九、定期測定水體指標
重點測定溶氧變化、pH值、氨氮等,根據測定結果,結合觀察的情況,確定管理措施。
十、防止外源水流入
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等不宜流入越冬池,應予杜絕。即使屬于無害的水源,也不宜持續流入,以免魚種逆流游動耗費體力。
當水質惡變需要換水時,可以先排底層水,再加入新鮮水,加水時間不宜過長,每次換水量為全池水體的1/4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