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偽狂犬病診斷方法與鑒別技巧 您必須了解的檢測步驟
本病根據疾病的臨床癥狀,結合流行病學,可做出初步診斷,確診必須進行實驗室檢查。同時要注意與豬細小病毒、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等引起的母豬繁殖障礙相區別。
本文為大家介紹豬偽狂犬病的診斷與鑒別方法,供參考。
一、病毒分離鑒定
病毒的分離是診斷偽狂犬病的可靠方法。患病動物的多種病料組織如腦、心、肝、脾、肺、腎、扁桃體等均可用于病毒的分離,但以腦組織和扁桃體最為理想。
另外,鼻咽分泌物也可用于病毒的分離。病料處理后可直接接種敏感細胞,如豬腎傳代細胞(pk一l5和ibrs一2)、雞胚成纖維細胞(cef),在接種后24~72小時內可出現典型的細胞病變。
分離到病毒后再用標準陽性血清做中和試驗以確診本病。
二、切片檢查
組織切片熒光抗體檢測取患病動物的病料如腦或扁桃體的壓片或冰凍切片,用直接免疫熒光檢查。
其優點是快速,在幾小時內即可獲得可靠結果,對于新生仔豬,其敏感性與病毒分離相當,但對于育肥豬與成年豬,該法則不如病毒分離敏感。
三、pcr檢測
pcr檢測豬偽狂犬病病毒利用pcr可從患病動物的分泌物如鼻咽拭子或組織病料中擴增豬偽狂犬病病毒的基因,從而對患病動物進行確診。
pcr與病毒分離鑒定相比,具有快速、敏感、特異性強等優點,能同時檢測大批量的樣品,并且能進行活體檢測,適合于臨診診斷。
四、血清學檢查
血清學診斷多種血清學方法可用于偽狂犬病的診斷,應用最廣泛的有中和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乳膠凝集試驗、補體結合試驗及間接免疫熒光等。
其中血清中和試驗的特異性、敏感性都是最好的,并且被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列為法定的診斷方法。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同樣具有特異性強、敏感性高的特點,3~4h內可得出試驗結果,并可同時檢測大批量樣品,廣泛用于偽狂犬病的臨診診斷。
另外,近幾年來,乳膠凝集試驗以其獨特的優點也在臨診上廣泛應用,操作極其簡便,幾分鐘之內便可得出試驗結果。
五、鑒別診斷
鑒別診斷豬偽狂犬病病毒鑒別診斷方法是在使用基因標志疫苗的基礎上應用的一類診斷方法。由于prv中存在多個非必需糖蛋白基因,缺失這些基因的病毒突變株不能產生被缺失基因所編碼的糖蛋白,但又不影響病毒在細胞上的增殖與免疫原性。將這種基因缺失標志疫苗注射動物后,動物不能產生針對缺失蛋白的抗體。因此,可通過血清學方法將自然感染野毒的血清學陽性豬與注苗豬區分開來。
目前,缺失疫苗缺失的糖蛋白基因主要為ge和gg基因,也有缺失gc、gb基因的。針對缺失的糖蛋白已利用大腸桿菌或酵母等表達系統的表達產物建立了相應的鑒別診斷方法:ge一elisa(酶聯免疫吸附試驗)、gg一elisa、gc一elisa、gb一elisa以及 ge一lat(乳膠凝集試驗)、gg、lat等,實驗證實這些方法的特異性強、敏感性高,可用于臨診檢測,同時乳膠凝集還具有簡單、快速的特點。目前,在我國已有ge一elisa、gg一elisa和ge一lat、gg一lat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