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魚類腸道疾病如何防治、怎樣治療? 魚類腸道疾病防治方法
魚類腸道疾病大致可分為兩類:病毒類腸道疾病和寄生性腸道疾病。以下分別介紹這兩類常見魚類腸道疾病如何防治與治療,供養魚人士參考。
一、病毒類腸道疾病
腸炎病主要影響草魚和青魚。病魚體色變黑,肛門紅腫,嚴重時鰭基部充血,腹部出現紅斑,腸管發炎呈紅色或紫紅色。
防治方法:①魚種放養前,用10ppm漂白粉浸浴。②流行季節每隔半月用1ppm漂白粉全池潑灑一次,或投喂磺胺藥餌。
二、寄生性腸道疾病
1.球蟲病
病原體為艾美蟲,主要危害青魚。癥狀表現為鰓部蒼白色,腸管內壁形成許多灰白色“腫瘤”,病灶周圍組織潰爛并產生白色膿汁。
防治方法:①徹底清塘使用生石灰。②投喂碘液藥餌,每250千克青魚用4%的碘液30ml,連續使用4天。③投喂硫磺粉藥餌,每250千克青魚用藥50克。
2.粘孢子蟲病
病原體為粘孢子蟲,主要危害鯉魚和鯽魚。癥狀為在腸粘膜上形成白點狀胞囊,Ⅱ齡以上的鯉魚、鯽魚還可穿透腸壁,在腸外壁出現大量胞囊。
防治方法:①及時撈出病魚并深埋。②嚴格清塘,漁具和投餌用具要定期消毒。③魚種放養前,用500ppm高錳酸鉀液或500ppm石灰氮濁液浸洗30分鐘。
3.側殖吸蟲病
病原體為日本側殖吸蟲,主要危害青魚、鯉魚和鯽魚。癥狀表現為病魚身體發黑,游動遲緩,成群漂浮在水面。魚苗或夏花魚種可在發病3至5天后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①徹底清塘,殺滅螺蟲。②育苗和夏花魚種不要使用往年飼養成魚的魚吃。
4.頭槽絳蟲病
病原體為九江頭槽絳蟲,主要危害草魚、青魚、鰱魚等當年魚種。癥狀為病魚日漸消瘦,不攝食,口常張開,前腸后部轉彎處可見許多細面條狀的白色蟲體,可造成魚種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①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②死魚遠離池塘掩埋。③投喂敵百蟲藥餌,將90%的敵百蟲晶體50克與面粉500克混合,連續投喂3至6天。喂藥前需停食1天。④投喂南瓜子藥餌,用南瓜子250克研成粉末,與500克面粉、500克米糠拌勻,連續投喂3天。
5.舌狀絳蟲病
病原體為舌狀絳蟲,主要危害鯉、鯽、鰱、鳙、草等魚類。癥狀為病魚腹大背瘦,用手輕壓有堅硬感。
防治方法:①春季曬干塘底,用生石灰清塘。②驅殺鷗鳥,切斷其發育環節。
6.毛細線蟲病
病原體為毛細線蟲,危害對象廣泛。癥狀對夏花魚種影響較大,可引起食欲不振、魚體消瘦,逐漸死亡。
防治方法:①用生石灰清塘。②投喂晶體敵百蟲藥餌,按250千克魚種用藥5至7克,拌入餌中,連續投喂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