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鱔養殖之魚池管理方法 黃鱔養殖魚池管理技巧
00
養殖黃鱔的方式多種多樣,其中魚池養黃鱔是一種高效的方法,能夠提升農村魚塘水產業的經濟效益。關于黃鱔養殖之魚池管理方法,具體介紹如下:
1、在魚苗放養前進行魚池消毒
消毒時間應安排在魚苗放養前的10天左右,過晚可能導致殘留毒物,過早則容易滋生細菌。消毒時池水保持5~6公分高,使用90克/平方米~120克/平方米的生石灰進行處理。
消毒后的第二天,最好用耙子將泥和石灰乳混合一遍,以充分發揮效果。消毒期間每隔1天~2天換入新水,排出舊水。
2、魚苗的消毒和放養要點
放養前可通過放入5公分~10公分的鳙魚或鰱魚苗,按2尾/平方米~3尾/平方米作為“試水魚”,若魚活動正常則說明毒性已消除,否則需推遲放養。
放養前對魚苗進行消毒,可采用3%~5%濃度的食鹽浸泡10分鐘~15分鐘,或使用2ppm~5ppm的高錳酸鉀,有助于清除部分病原體和寄生蟲,增強抗病能力。
消毒應在陰涼處進行,時間根據魚苗體質適當調整,觀察魚苗是否出現異常情況。消毒后將其放入清水中暫養,待放養時按規格分池,避免相互殘殺。
同時注意暫養池的水溫與放養池相近,兩者溫差不超過3℃,如差距較大需適當調節。
3、水質管理
一周左右開始加入部分新水,之后每隔2天~3天加水一次,每次增加3公分~5公分,使水位維持在25公分左右。
夏季溫度較高時,可適當增加換水頻率,每次排水3公分~5公分,防止水溫變化過大。
4、要每天堅持巡池
發現患病的黃鱔應及時撈出并分析病因(病魚通常不進洞,浮于水面)。堅持精細化養殖,投喂做到定時、定點、定質、定量。
日常疾病預防可使用1ppm的漂白粉或0.2ppm的敵百蟲全池潑灑(90%晶體型),防病藥物應準備多個品種,定期更換,以防病原體產生抗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