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豬腹瀉的三種類型及發病原因、癥狀表現深度解讀
仔豬腹瀉是一種多因素引起的典型疾病,對養殖業危害巨大,應盡早采取科學防治措施,提升仔豬存活率,保障豬群健康發展,增強經濟效益。
本文將介紹仔豬腹瀉的三種類型及其發病原因與癥狀表現,供參考學習。
一、病毒性腹瀉
病毒性腹瀉可感染所有年齡段的豬只,尤其10日齡內仔豬發病率與死亡率最高,幼齡仔豬死亡率可達100%,5周齡以上仔豬死亡率較低,成年豬幾乎無死亡風險。
臨床表現為消化道感染,仔豬癥狀尤為嚴重,體溫升高、精神萎靡、排腥臭水樣糞便、嘔吐及重度脫水。
此病多發于寒冷季節,仔豬排出黃白色或灰暗色水樣稀糞,與傳染性胃腸炎癥狀相似但程度較輕。
二、細菌性腹瀉
細菌性腹瀉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主要分為仔豬黃痢(早發性大腸桿菌病)和仔豬白痢(遲發性大腸桿菌病)。
仔豬黃痢多發于1周齡內,特別是1-3日齡,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高達90%和50%,表現為排黃色或黃白色水樣糞便并快速死亡。
仔豬白痢則常見于10-30日齡,發病率高但死亡率低,多見于冬夏交替季節,糞便呈灰白色漿狀或糊狀,伴有腥臭味。
三、非傳染性腹瀉
1、消化機能不全
斷奶仔豬從依賴母乳轉為食用飼料,伴隨斷奶應激,消化酶水平大幅下降,僅剩斷奶前的三分之一,導致營養吸收困難。
胃酸分泌不足使胃蛋白酶生成減少,蛋白質消化效率降低,未分解的飼料成為致病菌繁殖溫床,抑制有益菌生長,最終引發消化不良性腹瀉。
2、日糧抗原過敏
飼料中的抗原物質可能誘發仔豬細胞介導的超敏反應,導致小腸絨毛萎縮、隱窩增生,進而引發功能性紊亂型腹瀉。
伴隨腸道損傷,病原微生物侵襲加劇腹瀉進程,斷奶后3-5天多見腹瀉,一周內可自愈。
3、營養因子缺乏
缺乏維生素(如葉酸、煙酸、泛酸)、礦物質或微量元素(如鋅、硒、鐵、銅)會削弱仔豬免疫力,導致下痢,糞便呈現淡黃色、白色或灰綠色糨糊狀,散發惡臭。
4、應激因素
仔豬免疫系統、消化系統尚未成熟,對外界應激源如母仔分離、飲食改變、伙伴更替、環境溫濕度波動極為敏感,導致采食量下降、消化不良而腹瀉,糞便呈水樣或鴨糞樣。
5、哺乳母豬換料或患病
哺乳期仔豬依賴母乳獲取營養,母豬換料或患病會影響乳汁質量,間接影響仔豬健康。
上一篇:怎樣養鵝和規模養鵝的環境要求詳解